admin 发布的文章

“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我将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这是芒格在一场演讲中提到的一个小故事,乍一看上去十分荒谬,但是细细想想,却能帮助我们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你只是听听看看,确实不会有任何效果。
但是如果真的把尽量避免做蠢事当作行事准则,并且十分诚实的把'stop doing' list列出来,确实相当有帮助。以下是我列举的简单易行的 'stop doing' list:

1. 吸烟

这似乎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提供任何借口,根本就是一件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我们却乐此不疲。吸烟引发的健康问题实在太多了:金属中毒、皮肤老化、口臭、心血管疾病、引发肺癌的概率是1/6,刚好与装有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一样,我们会选择吸烟,却没有几个人有勇气提起装有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朝自己脑袋开一枪。吸烟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相当厉害,火灾诱因中,吸烟占20%。

2. 一个人饮酒

每天喝一点酒,已经差不多是15年左右的习惯了,前几年知道了酒精和烟草一样是一类致癌物,依然无法停止饮酒。很多朋友相当惊讶于我能戒烟,但我从未想到可以做到不饮酒,但这件事也坚持了好些天了,希望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只和朋友小聚的时候喝一点。

3. 透支(包括金钱和身体)

透支金钱和身体,这两件事我都吃过大亏,现在本身还需要去搬砖就是因为透支金钱做生意导致的恶果。以前搞不清什么是财富,什么是负债,只知道一件事:赚钱。赚了10万就望着100万,赚了100万就望着1000万,仗着自己年轻无所畏惧,生意发生亏损的时候,不是及时止损,而是不停借贷维持。是不是像极了赚了10%就跑,亏了1000%还在扛单的各位老韭菜。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入圈的时候,奉马丁策略为圭臬,一个月翻一个倍,终于在一根大针插下来的时候,集体爆仓财富归0.

4. 愤怒

选择了做交易这条路,无论是web3还是外汇,都需要极强的情绪管理能力,但我的家庭背景却相当差劲,教育不是打就是吼,以至于我也经常情绪失控,虽然我不会动手,但恶语相向的时候是时而发生的,情绪降低智商,我曾经可能在情绪的影响下,一天内连续交易二三十次,这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前面3条stop doing加起来的难度,也没有这条大!目前的方法是没事就看看布拉德皮特,看他那自信帅气的模样,那就是我要成为的人:凡事谦让,对身边的人,对陌生人保持大度和微笑。不要作别人情绪的垃圾桶,也不要把别人当成自己情绪的垃圾桶。——情绪影响智商。

5.社交

向上社交是悖论,每个人都在向上社交的话,就没有办法链接彼此了,我认为目前我自己没有能力为他人提供价值,人家拼什么要结交我呢?怀着这样的底线,也就不至于去讨好什么人,尤其在我们打交道的系统中,等级森严,如果非要在这其中排一个级别,那我就是垫底的,去公司只要是个人,都可以指挥我,如何拒绝别人无端的支配呢?不社交是我的办法之一。

Essay:

I have work planned, so I have to get up at 4:20 AM tomorrow. When you work for someone else and sell your time,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your own life. There was a thunderstorm today. I always worry about this old house when the weather gets bad.

在低谷和迷雾中,持续学习。

人的大脑可能有一种反馈奖励机制,在一件不停获得回报(现金或者情绪)的事情上,可以孜孜不倦的持续投入,哪怕一天工作20小时,也能连肝很多天,比如@Anna Ann.但是在低反馈的事情上,坚持住就特别不容易,比如你的工作。每天干10小时,月薪7000那能有个鬼的动力。经过一周在Web3的高强度学习,终于在今天,陷入了极深的迷雾之中,归纳起来大概以下原因:

信息分散: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讲过是如何对web3产生死灰复燃的兴趣点,我已经离开这个圈子2年了,其实正经说,我就没有进入过这个圈子,以前只是参与过朋友的项目都老鼠仓,后来赚了点小钱之后,梭哈合约,毫不意外的出了意外:爆仓了。我身边的人都不爱学习,我也没有如此集中的学习过web3的专业知识。现在发现这两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BTC已经从15000涨到了12W,而我全部踏空。但这不重要,因为这不属于我认知范围内的钱,我曾认为BTC可能归零呢。扯远了,由于身边并没有专业的web3朋友圈,所以我是从@@li_sheng84841开始的学习之路,没有加他的付费群,因为我不确定是否进入这条赛道,继续在沙子里面淘金,目前已经发现很多宝藏账号,努力学习中。但是问题在于,这样学习的效率非常低下。
要学习必须付出2种代价:

  1. 金钱
  2. 时间

资金不足:

目前为止我知道的基础投入情况:

  1. 付费社群1k- 10k的入群资格,好的社群有钱也进不去
  2. 起步所需基建,大约2万(100套账号+电脑+手机)
  3. 起步所需流动资金,大约10万
    以上均为人民币计价,数据来源:维尼。把要求降低一点,最好接近10万

没有同伴

一个人在一条新领域中打拼,是非常消耗精力的。有太多琐碎无用的信息需要过滤,又有太多高密度高质量的内容需要消化,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个小伙伴,无疑是一种高回报杠杆。

关于读书和学习

最近的学习全部都集中在了web3上,英语除外。
Duolingo + EnglishPod + sentences construction exercise + 轻量阅读。

Essay:

About Mega:
I reviewed my WeChat chat history. The last massage was on May 4th, about two and half mouths ago.
She never replied after I asked her whether she was married.
Mega is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She’s a beautiful and charming girl with beautiful handwriting and a talent for music.
Given her family background, We weren’t in the same league.

你不是真的想赚钱,只是想被施舍

很惊讶我会写下这个标题,这是我上厕所把那话儿掏出来的时候突然想到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排除一部分体制内的朋友,他们已经成功上岸,此生衣食无忧,对于赚钱也没有多少兴趣,热衷于多拿工作少干活,学不学习这种屁话,对他们毫无意义,父母亲关心网的天花板,就是他们职业的天花板。
这话对我自己和跟我差不多的人说的,回看从2010年到现在的15年时间,除了中间有段时间运气比较好,被朋友拉去做点小生意,然后又被朋友拉去管理小公司,然后又自己做点小生意,那4-5年的时间,相对于普通底层人肉电池来说,确实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境况。除此之外的10年,有5年在不停的走下坡路,有5年处于自怨自艾之中,中间做过很多事,但是没有一件成功,因为没有一件,我为之拼尽过全力,看到蒸蒸日上的朋友渐行渐远,那种少年时有人拉你一把的现实,渐渐走入了梦幻。最后一次还有朋友准备拉我一把,是在我进入电力公司当人肉干电池的第一个晚上,顶着感冒被派往甘孜州出差的路上,他的声音也很疲惫,由于在赶路加之第一天上班加感冒加出差,我没有听出电话中他声音和语气与平时的差异,他只问了一个问题:工作有着落了没有。我说有,今天第一天上班,他说好,那就没什么事了。遂挂了电话,那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也是未来10多年最后一次通话,兄弟被抓,可能面临超过10年的刑期,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中间有很长的时间,误以为我是热爱生活:攀岩、SUP、滑板、羽毛球、读书……现在反思来看,或许只是生活和工作的无奈之举。我仍在等待一个,别人施舍的机会,但我们都知道,这种机会不会再有了。而不是去创造一个,自己能赚钱的机会。
任何人都有运气去赚一次钱,有些人甚至有2次机会,但很少有人有能力保留财富并持续性的赚钱。这就是运气和能力的差别。
认为自己是凭实力赚到的钱,和相信别人说他是凭运气赚到的钱,一样愚蠢。

关于副业

  1. Web3:这几天一直在疯狂学习,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学习的路上碰到取得大结果的人,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勤奋,一个比一个年轻,这真的相当刺激,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在刻意培养写作的习惯,这个习惯又个好处,就是没增加一片文章,归纳的能力就随之提升一点,执行力也跟着提升一点,学习的细节会在之后更新的文章中陆续放出,现在处于步子迈得太大,消化不了;
  2. KOL:目前还是坚持写文章,坚持学习,输出的时间可能会继续往后延;
  3. 外汇交易:Vegas通道1小时、4小时基本学习完了,现在开始去学习和检验daily currency交易方法,这个也暂时没有具体的时间线,因为交易系统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我不想通过经验和自己的判断去交易,那是相当愚蠢的。

关于读书和学习

  1. 仍然专注WEB 3的学习,实体书目前就是英文'The Magic Tree House'第2册和海龟交易法则。
  2. 英语duolingo三个单元,Englishpod 第74课。

Essay:

I drank my last bottle of beer yesterday and didn’t buy any more after that.
I’ve put drinking on my ’stop doing’ lis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ten years that I’ve decided to stop drinking, except special occasions - Like having a toast with friends or sharing a drinking with my partner.

月薪7000的人,没资格写日更。

大约5天前,我决定结束自己这6年颓废的生活,开始想要赚点钱。这个发条就驱动着我迅速行动,但是毫无意外的是,拖延症在第一天就犯了,是否像极了逢年过节许下愿望的你。好在犯病的第二天我就迅速扭转局势,着手了具体工作。大致的过程如下:我打开Youtube subscriptions准备看看以前订阅的那些大神有没有什么值得我模仿的赚钱之道,然后不小心点开了Home page的推荐,好家伙,一个我感兴趣的推荐内容:Web 3 的赚钱总结,行吧,那就看看吧,反正也不要钱。这貌似是一对couple做的账号,里面都是关于web 3 的各种内容,靠谱的和不靠谱的,总之就是为了赚取流量的内容,我这一期也不例外,就是为了我这种准备白嫖没有资源又想有点点行动的人准备的,反正看了也白看,Hosts在节目里煞有其事的例举了一系列的赚钱方法,令我惊奇的是他们第一个办法就是让你先从5U - 1万W,卧槽这个本金我省省还是有的;然后从1W - 10万 U,卧槽这就更厉害了,最后还有10W - 100W和100W+,这尼玛不逆天了啊,想想我看了一个视频就准备投入10U进去操作,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准备的投资额是Hosts说的整整一倍,然后通过自己天赋异禀异于常人的操作,坐拥100W+ U的财富,那一刻还有一点小激动~幸好我也只是为了在中午下饭佐餐看的一个视频,他们真的从5U开始讲,第一件事就是:撸空投。这在我的认知范围之内,23年初我就知道撸空投了,当时合约还没有爆仓,以为撸空投无非就是赚点猪脚饭,没多大兴趣,后来Hosts截图了两篇更新在X和公众号上的文章,我顺藤摸瓜找到了这两个人:XXx和xxx,真的有人以撸空投为生,而且真的在这个行业取得了大结果。我的肤浅终于被颠覆了。我花了4天时间,完整的看完了这两个大神的文章,极其震撼,收获颇丰。以至于在写下的所有文字,我甚至认为其毫无价值,简直是在浪费自己和读者的时间。

关于副业

一共3个方向,并行且都要做,以及我的理由

  1. 撸空投:要取得一个结果,一个好的办法就模仿,模仿他做的事,模仿他的思维,模仿他的行动,既然我了解到了这些大神,就去跟随他们,暂时以我的能力,无法在行业拿到大结果,但是吃点边角料,也对我很有帮助,这种帮助立竿见影,比如坚持学习和写作,无论如何都要在每天执行,已经是我产出的一个结果了;
  2. 做KOL:要把学习转化实践,做KOL的过程,就是使用费曼学习法 检验学习内容的过程,这个事情本事作为学习的过程并不指望有什么回报;
  3. 外汇交易:这本身是我喜欢去做的事情,因为以前梦想的图景很简单:进入、浮盈、退出。这其实是交易的本质,你在市场能做到,一共3件事:进入、等待、了结。但是为了实现这三件事,需要一个稳定盈利的模型,然后100%坚定不移的执行这个模型。学习并掌握一个稳定赚钱的模型并不难,技术分析就算以我这种资质平平的人来说,一个月也足够学习得头头是道了,关键在于执行。这可能需要好几年的功力,一开始我看顺势交易,觉得好傻,为什么要高位买入?为什么一个月才交易几次?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关于读书和学习

前天把“维尼的撸毛日记”读完了,今天把“P总朋友圈”读完了,收获满满,值得再读,以他们的投研能力、资源、执行力如果都挣不到钱,那么这个市场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当我拿着7000月新的时候,不应该抱怨社会不公,毕竟我年入百万的时候,也没有抱怨过社会不公。
英语学习现在用ChatGPT辅助造句练习,AI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现在整理文档和学习英语,都完全离不开AI,本来计划开始以'New concept English'为主线,进行Sentence construction exercise。但是这两天在赚钱的阅读上花费时间过多,没有达到既定训练时间。

回到月薪7000的人,没资格写日更这个话题,仁者见仁吧,我认为至少,我从中得到了训练。

Essay:

My friend and I discussed a topic whether loving someone is important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If she is a sow, then you are just a boar
If she is an angel, then at least you are a prince
As a prince, You'll care about your character. You'll have faith, dignity, and a bottom line.

因为举办线下活动和线下链接大家,我把这些天的日记汇集到一篇,更多的聊聊MF,通篇没有具体的财富密码,但是我觉得这里面的思维才是最大的财富密码。

关于活动

先来说说活动,因为构思+筹备一共就一周多的时间,大型会议起步1个月的准备周期,注定在流程上和体验上不会让大家尽善尽美,我们真的拼尽了努力:
群里小伙伴们在凌晨2~3点还在沟通各种事项,多个小伙伴睡眠6小时是常态;
平均一天1次的腾讯会议,对于每个事项的讨论和拍板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搞定会议场地、住宿、餐饮、会场布置、赞助礼品、特邀嘉宾、圆桌会议、PPT、接机接待、风险评估、对接和沟通太多的事情;
好在根据问卷调查,大家的评价还是整体很好的~
来讲讲会议中的一些经历吧(从我的视角看到的)

1、好多小伙伴给我单独带了礼物,人太多,还有的小姐姐藏在楼道口,偷偷塞给我礼物,太可爱了吧。

2、MF和会议筹备组的小伙伴真的给力,孙总可以搞定几十种复杂的小物件和流程,整理复杂的表格和流程。夏总总是在关键卡点给资源,会务公司,会场,餐饮等等。钱总的冷静、客观、效率、细腻、项目管理能力一流,会议很忙,父母刚好来上海旅游一起参会,过程中无暇照顾,“你的家人已单独安排圆桌+点菜,勿念”,每次想起来总是暖暖的。小伙伴丰官,拿着话筒飞奔,生怕递晚了话筒耽误大家时间,画面感满满。小伙伴艳红,你可以在每一个流程里都看到她在背后默默帮忙的场景。志愿者朵朵、兔姐、叶曾,都是提前就早早到酒店给大家布置会场、做迎宾等等。

3、大家从天南海北飞过来,新疆、东北、三亚、西藏、青海、付出了很大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大家付出了很多,所以在筹备这个会议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核心问题,怎么给大家提供高价值的分享,哪些嘉宾会有好的分享角度,评估了很久嘉宾名单。所以很多分享嘉宾大家几乎没有见过或者听过,或者说你们想不到,例如我选了AI驱动的孤胆总、选了00后炸鸡兄弟、选了思路奇特的chad总、选了有暴击的风筝总。

4、好多00后,好多是从南方飞过来、好多女孩子,关键词:南方、00后、女孩子。

5、住宿+餐饮+会场一条龙的好处就是,整个早餐厅都是我们参会的小伙伴,吃饭住宿都是家人们,1楼办理入住、2楼茶室、3楼会场,4~10楼都是住宿,很方便大家快捷高效的链接,“足不出户”就可以搞定很多事情,包括会后大家的提议,可以设置一些组长,“夜话会”,“专题会”等等都是很好的建议,时间短没有来得及策划这些,下次一定补上。一些小伙伴就做的很好,例如海成老板、振兴、老杨等自发的在酒店内组织小聚,让大家在其他时间也能小范围聚会,非常好。

6、好几个小伙伴反馈说,聊到晚上2~3点,说一整天的活动时间仍然不够,仍然意犹未尽,更深切的明白线下活动的意义了。

7、有小伙伴问:suncl总40岁看起来还是30岁的年龄状态,怎么永葆青春的?原来小楼总也快40岁了呀,以为楼总还是00后;分享嘉宾30分钟好短,根本听不够,想听一小时;会议怎么才1天,下次可不可以2~3天?孤胆总40岁了还在搞撸毛,还在用AI撸毛,怎么学习新事物的呀?钱总也快40了,怎么做项目执行和精力管理的呀?

8、会议低调宣发,有心人很热情,标题并不出彩,内容很肝。关于会议详细信息,线下?多少人?主题?嘉宾是谁?要分享什么?大家一概不知,所以很多人打个问号?直到会议前一天,我们才把会议分享嘉宾的分享主题放出来,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会议议程的时候,觉得平平无奇,只有在会场的人,你们才会感到不断地超出心里预期。

9、PPT会公开分享出来吗?
我再三思考,还是不要分享,一个是转发群到处转,一个是对分享嘉宾的不可控因素(咱们一个群友赞助了Asc小图片,被多个群知道带来了困扰),一个是保护线下参会小伙伴的参会成本和价值,一个是充满朦胧和模糊的才有期待感,包括即使发给你了,你没有线下,无法感受现场的氛围,就像钱总分享的,肢体动作,语气语调,无法真切感知,这个沟通的价值你无法感受到。

关于MF

问:P总你现有的工作室具备你手牌范围内的所有事情,为什么还要做一个MF?

问:P总你工作室可以做执行、投研、资源对接,为什么再做一个MF?

问:P总,MF和市面上其他的组织到底有什么区别?
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想的很清晰,组织框架和运转规则等都在脑海里非常的具象化。我做了几年的工作室,我深知这个组织框架的痛点,我深受其害并且难以有效解决,且目前市面上看到的web3团队,大家的组织框架或多或少的面临这个问题。

1、极其依赖组织某一个人,看似是组织,其实是一个超级个体 + 一堆人。

2、首先是角色定位不合理,其次是角色分工不清晰。大部分人在组织里没有突出价值或者去分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老板一个人身兼多职,或者多人角色交叉去做项目,合理的团队长期的团队,一定是有这些角色: 投研经理、项目经理、资源经理、HR、后勤、CEO、CTO,其中最重要的是投研经理和项目经理,其它人也很重要,但是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角色去服务的,因为这两个角色决定从哪里赚钱,具体怎么赚的问题

3、Dao组织或者松散的联盟还面临一个问题,该赚的时候没有赚到,或者该大赚的时候没有大赚,“马无夜草不肥”。而且注定无法把杠杆发挥到极致,为什么?因为人是趋利避害的,每个人一定是基于个人利益去思考的,其次是利益的绑定程度和关系的远近,注定在面对某些项目时,用词、语气和行动方式上完全不同,面对利益紧密关联人,用词是:“必须冲”“梭哈上”、行动是:“打电话”“多次反复强调”“聊天必问上了吗?” 语气和形容词是:“今年最大”“历史以来”“难以遇到”“你相信我”...

4、回到核心问题,到底做MF的目的是什么?他和市面上的组织到底有什么不同?
名字叫:Magic Factory,魔力工厂,魔力意味着吸引力、影响力。工厂意味着标准化,流程化,分工化,高效化。

MF的特点是:
1、公司化组织化。
2、利益驱动化,利益紧密度更高,深度绑定
3、平台化。

从一开始成立,平台内任何一个成员都可替代,这是初心也是目的。例如一定是有另一个张三、李四来代替我去做我的角色、有另一个角色未来去做老叶CTO的工作、有另一个角色去做钱总项目经理的角色。

角色构成:职业经理人 + 股东

投研经理(解决项目机会端)、项目经理(解决执行端)、CEO(统筹平台运营),CTO(技术杠杆),资源经理(解决资金杠杆),所有角色都是为了平台服务,为赚钱服务,为股东服务,围绕项目服务。

美好的愿景:有能力的年轻人可以快速替代我们,成为平台的职业经理人,退下的人可以成为股东,年轻人为平台服务,股东不参与经营,但是对平台核心决策监督和弹劾。

5、为什么这么考虑?
5.1、角色分工详细才能高效科学合理,市面上的公司制为什么是大家默认公认选择的组织架构形式,不仅仅是大浪淘沙筛选的结果,也是科学、搞笑、合理的组织架构形式。你搞创新、意味着可能是逆市场的存在,一定会存在各种运转难题,例如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有项目经理,为什么要有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有前端、后端、测试、UI等角色分工?

5.2、未来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的努力是很惊人的,没钱年轻人的努力是夸张的,没钱有能力年轻人的努力是不要命的~我见过为了赚第一桶金3天睡6小时的年轻人,我见过为了套利,发动一个村子一个个做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思维认知、执行力、毅力,真的比不了。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要淘汰那些30多岁的老员工?

5.3、把这样的年轻人收入麾下,这是"极早期的撸毛项目"
例如Chad总刚进入web3跟着老板打工,如果有这么个平台,可以大大缩短个人的试错期,平台也可以享受年轻人成长带来的红利,例如风筝总给公司老板赚了千万美金。身边有多个团队老板,为过去错失掉纳入优秀年轻人的机会而懊悔,那种痛苦不亚于错过一个大毛项目。

5.4、一个不纳新的组织,一定会面临:思维固化,认知固化,圈子固化。
Web3日新月异,节奏快,初始团队随着年龄增长一定是和行业发展无法匹配的,商业化的平台才可以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掌舵,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在初入行业时,缺少资金,缺少团队,缺少资源辅助,有这么个平台接纳他,这个平台里面的每一个人未来也会因此受益,例如阿里巴巴的18罗汉,作为原始股东,为什么很多人并不参与运营和决策,马云不从18罗汉里面选人,而是把蔡崇信纳入进来作为职业经理人?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我们在做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了把?
可能会忘记我,忘记里面的创始人,也可能会忘记组织里面每一届里面优秀的继任者,只有MF这个组织名会穿越牛熊,最终大家可能只会记住MF。

所以,如果你觉得以下的某一个角色适合你,大胆滴滴我们吧

角色:项目经理(or执行助手)、投研经理(or助理)、技术经理(or助理)、资源经理(or助手)、CEO(or助理起步)、未来股东等